首页 公司简介 领导致词 组织机构 产品介绍 主要特色技术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简介)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北京昌平高科技园区一主要从事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地址为昌平区城区镇超前路9号,通讯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南大街宽街1号楼3单元6层,主要设备有SUN工作站及其配套外设,经营期限(长期),注册资金100万元,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
2、企业劳动定员及机构设置:
本公司职工总数(不含客座及临时研究人员)为32名,其中,硕士12名,博士生10名,本科生3名,大专生5名。公司专职科技人员30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骨干技术成员主要由石油大学及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各油田分公司的一批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博士组成,多年来一直从事油气藏描述及预测、测录井地质评价、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研制、油气田地质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其中,《枣南油田孔一、孔二段储层与油藏精细描述》获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油藏描述技术在陆相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997获总公司三等奖,《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机制研究》1999,校一等奖,《视标准层构成与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获国家“八五”优秀成果证书,并入选中华优秀专利/技术一书。
3、公司软硬件环境
该公司不仅拥有人才、地理优势,在软硬件环境方面,也具有超前意识。她现拥有高性能工作站3台、微机30台。此外,尚有一系列配套软件,包括:(1)地质统计环境评价软件;(2)地质统计软件包;(3)绘图软件包;(4)神经网络模拟及预测软件;(5)分形技术及应用软件;(6)测井分析系统;(7)测录井地质综合分析软件平台;(8)IES地震综合解释系统;(9)油藏模型及油藏模拟(STORM)软件平台;(10)GOCAD软件开发平台。

二、从事研究开发的主要领域

本公司主要研究开发领域包括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件开发、地质工程检测评价、技术培训、地质制图及室内工程设计。具体包括:

1、油藏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平台

通过研究及软件开发,研制一套《油藏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该平台较完整地包括多元统计分析、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灰色系统、分形几何学以及地质统计学等各种常用应用数学工具。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方法研究
通过研究,确定各种数学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数据特性,研究与其相适合的新方法。
软件研制
研制开发《油藏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平台》。
关键技术为:
(1)多元统计技术:包括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趋势面分析等常用多元统计方法。
(2)神经网络技术:包括Kohonen网络、ART网络、CPN网络、BP网络、Hopfield网络、Hamming网络、Omori网络、Boltzmann机等各种常用神经网络。
(3)模糊数学技术:模糊综合评判、模糊聚类、模糊回归分析等。
(4)灰色系统技术:灰色关联、灰色评判等。
(5)分形几何学技术:分形插值、分形聚类等。
(6)地质统计学技术:包括简单克里格、普通克里格、指示克里格、协同克里格等常用克里格技术,以及布尔模拟、高斯模拟、截断高斯模拟、指示模拟、序贯指示模拟、分形模拟、概率场模拟、模拟退火等各种常用随机模拟方法。
(7)软件平台综合研制技术

2、油田地质工程研究(检测、评价)

地质工程学科是集油气勘探地质工程、油气开发地质工程、评价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现场性、实时性的应用地质科学,是现代地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有机结合的典范。
地质工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地质单元为对象,以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地质任务为目的,由物化探、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和综合地质研究等组成的综合勘探、开发、管理及评价工程。
地质工程学科是各类工程学科中较特殊的学科,它除了具有一次性、系统性、严格的约束条件、明确的目标等一般工程学科的特征外,尚具有其特殊性:
(1)地质工程的最终成果是资源—储量序列,而资源—储量序列是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勘探开发工程成果的实施得到的,这与其它类型的工程有着根本的区别。
(2)地质工程的工作对象是特定的地质单元,这在各类工程中是绝无仅有的。实际上,地质单元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形成的复杂综合体,往往深埋地下。这样,在地质工程的运行初期,研究人员对地质单元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程度的加深,人们的认识会逐渐接近实际,但认识与实际的完全统一通常是达不到的,这一点,决定了地质工程学科的复杂性。
(3)地质工程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地质工程与其它工程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作业风险,更具有一般工程不存在的资源风险,其中地质工程立项、勘探开发部署、各类井位的确定是决定资源风险的三大关键环节。
(4)同其它工程相比,地质工程的作业任务不是构筑新的物质系统,而是采集各种信息的资料,这些信息和资料是否丰富正确,直接制约着地质工程成果的可靠程度。
(5)由于人们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而不断升华。因此,使地质工程的计划和设计与其它工程相比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一般的工程大都按照计划运行,依据计划控制,对照图纸施工,但地质工程虽有运行计划和设计,可是意外的发现、某些信息的获得都会导致计划的调整、设计的变更,甚至会导致工程运行的终止。一般的工程建设,这种情况是鲜见的。
(6)地质工程作业和研究工作同时或交叉进行,这也是多数工程不存在的。
(7)地质工程是多学科协同作业的系统工程,各种作业手段都有成本高、风险高的特点,在工程运行中,各项作业需要紧密衔接,任何环节发生问题或出现脱节,均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总之,地质工程学科与其它工程学科不同,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多学科协同作业、运行周期长、计划多变、工作对象复杂等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油气田勘探开发地质工程:是指能够设计和审查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方案,最经济地勘探和开采地下资源,准确地进行各类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井位部署,进行试油、试采层位标定,进行物化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地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准确地考查油气藏的性质以确定增加采收率的方案与措施的应用地质科学。尤其强调物化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在地质研究、工程实施中的综合应用、评价及预测。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油气田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管理,油气地质系统工程设计和分析,录井地质工程实施,钻、录、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预测,物化探资料综合解释及预测,油气藏定量表征、管理及预测,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部署与实施策略。
(2)油气田评价及规划地质工程:是以地质经济学和地质技术经济学为依据,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的科学。通过研究,能够估算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估算可供开采资源的价值,分析油气田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油气地质经济评价,油气地质技术经济学研究,油气储量计算,油气地质系统工程设计与分析,现代油气藏管理及预测。
(3)环境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应用地质知识和地质资料对城市地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研究地质事件对民用工程、军事工程的影响;研究化学元素和放射性现象在地表岩石、水、空气和生物圈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4)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主要研究内容为:区域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工程地质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份,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制定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的稳定性,如边坡、路基、桥墩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3、综合录井新技术研究、新仪器研制及计算机软件开发

本技术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在实验室模拟钻井条件下,对各种钻井液材料和各种配伍进行由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又回到中温常压下所产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物在色谱上的特征研究及其特征描述;找出有关气测和荧光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区块、不同类型油气藏样品作气相、液相色谱图及荧光特征(强度、波长等)的描述,用计算机模拟不同配方及聚合物不同配伍的光谱图及荧光波长、强度等。建立一套较齐全完整的光谱图库及荧光波长,强度等的数据库。研制一套能满足现场测定色谱及荧光波长、强度等的便携式“油气显示真伪鉴别仪”。
(2)针对使用PDC或BDC钻头井段岩屑量少、粒碎的问题,探索出一条岩屑捞取、清洗方法,识别各种岩屑在显微镜下的特征,研究不同型号钻头在不同钻井参数、环境条件、地层条件下钻时、钻屑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型号钻头对岩性的响应。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模拟及预测方法、准确确定钻时与岩性间的相关关系及转换模式。
(3)充分利用定量脱气气测、定量荧光、地化录井等资料对气层、凝析油气层和部分稠油油层进行识别,建立起判别模式。通过对气测、定量荧光、地化录井等资料进行处理及解释,用地化参数评价原油性质,估算含油饱和度,用热失重参数判断水层,准确确定油水界面和气水界面。利用脱气气测资料准确解释油气层,并对其产能进行预测。总结和创造出一套在非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充分利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定量气测技术,地化录井等技术识别真假荧光显示,对油气层的厚度、性质、产能作出定量-半定量的估计,实现单井、相邻井气测录井图直接对比。或依据岩样的热解特征与含荧光的泥浆添加剂处理剂的热解特征进行对比以识别真假含油显示。
(4)充分利用随钻波谱分析技术,快速识别岩性及含油气性。
(5)以地质录井所取得的各项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模糊数学分析、神经网络模拟及预测等技术,形成一套包括多井对比、数据处理、随钻评价、气测录井解释、荧光录井解释、综合判别、图形显示在内的综合录井多参数评价系统。
目前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起步,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及开发前景。

4、技术培训

任何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人去掌握,尤其是高新技术,本部分的目的在于为了及时地把所研究的新技术、新仪器,特别是一些先进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咨询与培训。

5、地质制图

地质制图与室内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其建立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充分结合上,是油气地质研究、工程设计关键环节自动化、成果可视化、定量化的技术保障。
本公司多数专职研究成员与国内各油田及石油院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石油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员是一批掌握高新技术的教授、硕士、博士。所研究的技术及开发的产品,均是目前石油技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代表性课题及特色技术

1、胜利牛庄油田岩性油藏描述及预测
2、大港枣南、枣北、小集、沈家铺、自来屯、港东、港西、板桥、联盟、六间房、王徐庄、乌马营、张巨河等油田油藏描述
3、华北荆丘油藏描述及预测
4、新疆火烧山、彩南、彩43、八区克下、五3东、五八区、莫北、夏子街、石南、陆梁等油气田的油藏描述及预测
5、塔里木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油藏描述预测
6、塔里木盆地深井复杂条件录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7、吐哈丘东气藏描述及预测
8、焉耆宝郎苏木油田油藏描述
9、长庆苏14气藏描述及预测
10、大牛地气田气藏描述及预测
11、辽河
12、大庆
13、吉林
14、南阳双河、江河
15、大中型油气田典型油气藏解剖
16、大中型油气田典型油藏成藏定量模式
17、中国东部深层成藏动力学研究;
18、中国东部深层典型油气藏表征及预测;
19、气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20、塔里木盆地非构造油气藏表征及预测。
形成的特色技术为:
创新性地形成了多学科一体化、方法系统化、分析综合化、研究定量化、过程自动化、成果可视化的油气藏定量表征及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应的软件平台。取得了6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和突破性成果。有效地指导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为提高油田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油藏定量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开创性地提出了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陆相油气藏的储层岩石物理相、油藏渗流地质学、相控储层表征、构造表征、流体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攻克了长期困扰油藏描述面临的国际性难题。
(2)不同类型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及预测的配套技术
创新性地提出了陆相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砾岩稠油油藏、裂缝性油藏、碳酸盐岩油藏、低渗特低渗油藏、低幅度隐蔽性油藏、典型气藏等的定量表征及预测新技术。
储层实验室微观模拟及油藏三维建模新技术
建成了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储层模拟与评价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大型图像分析系统、储层微观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便携式孔渗测定系统、RMS/STORM储层模拟系统、开放式的GOCAD三维集成建模系统。形成了多学科一体化的全自动三维可视化油藏宏、微观建模新技术。
油气藏信息可视化管理及处理软件平台的研制
创造性地建成了油藏信息可视化管理及处理软件平台,该平台具有完整的数据模型、自动的录入介面、简便的系统维护、灵活的数据库重构、强大的图形管理、智能化报表制作、多学科信息处理等功能。
油藏地球物理及测、录井地质工程配套技术
创新性地开展了构造精细解析及断层封闭性研究、地震属性地质统计分析、裂缝性储层识别与评价、地震反演及储层横向预测、AVO分析、现代油气藏管理。开辟了录井地质工程新领域,研制成功了即可用于现代油气田勘探开发管理,也可用于油田生产第一线的测录井地质综合分析软件平台。
开发地质工程特色配套技术
开创性地提出了相控储层预测、相控储层单元对比、储层动静态参数计算、储层随机模拟及预测、关键井研究及多井评价、视标准层构成及视储集空间预测、水淹层解释、储层结构分析及流体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分布预测等新技术。

四、代表性专著

(1)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2)陆相油藏描述;
(3)现代油藏描述技术
(4)低幅度构造油藏描述及预测;
(5)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及预测;
(6)砾岩油藏描述及预测;
(7)复杂裂缝性油藏描述及预测
(8)评价阶段油藏描述及预测
(9)开发阶段油藏描述及预测
(10)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
(11)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预测
(12)计算机勘探工程
(13)油气渗流场特征
(14)气藏描述及预测

五、公司骨干成员及人员构成

该公司以王志章教授、熊琦华教授、候加根教授、蒋有录等教授及石油大学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油田专家组成。
王志章教授,男,1962年9月生,系山东省寿光市人,198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1987年毕业于成都地院石油系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地科系获博士学位。91年晋升为讲师,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为石油大学(北京)油藏描述与预测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主要从事油气藏描述、测录井地质、油气田开发地质、计算机地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七五”期间.(85-90)首批参加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技术研究》课题攻关,承担了三个专题即《牛庄洼陷万全油田沙三中储集层描述》、《牛庄洼陷万全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牛庄洼陷万全油田沙三中储集层模式识别及模糊综合评价》.期间所发表论文《牛庄洼陷万全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被国外权威杂志摘录.作为骨干人员参加的《关健井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牛庄油田油藏描述技术》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五”期间.(90-95)作为“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骨干研究成员,承担并参加了2个二级课题,7个三级专题的科研攻关.期间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加的《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枣园油田枣南孔一、孔二段储层与油藏精细描述》获石油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盆地模拟与油藏描述微系统》获92’CNPC勘探开发软件技术展示交流会优秀软件三等奖(排名第五),《视标准层构成与测并资料数据标准化》作为“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技术成果,编人《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一书。
自九四至今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先后承坦并完成了华北局94年重点攻关项目《荆丘油田储层表征及剩余油分布》大港局94年重点项目《六间房开发区油藏精细描述》、《联盟深层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港东油气化探及地质综合评价》及南阳油田重点项目《焉耆油田早期油藏描述》总公司东部深层项目《大港探区深层储层四性关系及综合判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储层岩石物理相》、冀东局1995重点研究项目《老爷庙地区油藏描述》、准东公司委托项目《火烧山裂缝性油藏描述》、南阳油田局重点攻关项目《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渗流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等课题。
“九五”期间(95-99),作为负责人,承担了一个国家“九五”三级专题《塔里木盆地计算机勘探技术》、三个国家“九五”四级专题《吐哈盆地丘东气田气藏描述与预测》、《塔里木盆地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与预测》,两个总公司“九五”二级课题《大、中型油气田流场流体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塔里木盆地深井复杂条件录井新技术研究》等课题。曾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油藏描述与油藏模型》《油气田勘探工程》专著编写,著有《陆相油藏描述》,正在出版《测井地质学》、《录井地质学》、《裂缝性油藏描述及预测》等专著.“九五”以来,作为负责人和骨干研究成员所承担的国家“九五”三级专题《塔里木盆地计算机勘探技术》在项目验收中,以96.4分的好成绩荣获十二个课题榜首;承担的《丘东气田气藏描述及预测》被评为优秀,《塔里木盆地塔中16井区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预测》在15个专题的中期验收中,获得第一;承担的总公司重大基础课题《流场流体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所属研究专题,在近期的18个专题验收中,获得了第二、第三、第四的好成绩。承担的总公司重点科技工程课题《塔里木盆地深井复杂条件录井新技术研究及应用》。从油气藏真假荧光识别入手,重视PDC及BDC钻头钻井过程中细微岩屑捞取、识别及钻井参数与岩性参数间相关关系研究,发展随钻过程中定量油气显示真伪识别技术、定量气测、定量荧光、定量地化录井新技术,建立了录井信息管理、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并在上述各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创新观点与突破性成果
1、“视标准层构成”及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
陆相非均质油藏,其资料占有程度远小于油藏的变化程度,针对此特点,提出,利用MLE评价系统,通过对常规测井信息进行共同组合、分别控制的原则,选取井眼条件好、不受油气、岩性、物性、界面等因素影响的非渗透层,构成视标准层,利用趋势分析、地质统计学分析技术对各种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利用微分分析、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油气水层、岩性、岩相定量判识,储层参数定量表征。该技术系列,被入选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
2、“视储集空间构成”及碳酸岩盐储集空间定量预测
所谓视储集空间,系特指在裂缝性储层或缝洞发育的储层中,某一地质单元体内,裂缝网络系统与基质储层孔隙空间的综合效应。可利用测井、地震信息,通过预测裂缝视切深系数、裂缝发育相对丰度系数、裂缝视延伸系数、裂缝平均发育系数、裂缝累积发育程度系数来表征。在总公司15个专题汇报中,位列第一。
3、低幅度构造精细解释及隐蔽性油藏预测新技术
针对中国西部油田,构造幅度低、隐蔽性油藏发育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标定—反演—标定—多种方法协同反演—标定—精细构造解释的新思路,提出了以成藏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充注模式,利用一口产油井及三维地震信息准确确定油藏规模、形态和类型的新技术。
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预测了塔中16-161油藏,在未打新井条件下,扩大含油面积8km2,增加可采储量500余万吨。在英买79井区油藏描述中,成功地避免了低效、无效井的实施。
4、综合录井新技术研究
创新性地组织了钻井液污染条件下,油气显示真伪鉴别技术,定量地化、定量气测、定量荧光解释技术,PDC及B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自动识别技术,测录井超级资料管理、处理平台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第二阶段的验收中,得到总公司、塔指领导和入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5、地震岩石相与地震储层岩石物理相
充分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创新性地进行地震岩石相、地震储层岩石物理相的研究,提出了利用岩心储层岩石物理相刻度测井储层岩石物理相,利用测井储层岩石物理相刻度地震储层岩石物理相的新思路,并成功地应用于勘探阶段油气富集区预测、油藏开发早期高产区的预测及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区的预测。
 
6、开发中后期油藏渗流参数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研究
开创性地利用神经网络模拟及预测技术,准确确定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利用地质统计学分析技术进行空间模拟及预测,预测开发中后期,大孔道分布区、剩余油分布区及油藏参数变化机理。
7、油藏渗流地质学研究及流场概念的完善
发展和完善了熊琦华教授提出的油藏渗流地质学,创新性地将其应用于成藏定量模式的研究,首次系统地对流场进行了分类划级和描述,成功地探讨了不同级别流场、不同类型流场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渗流敏感性对油气运聚散失的控制作用,创新性地确定了油气二次运移储层门限、大中型油气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充注分布模式,及大中型油气藏形成的储层边界条件。
8、油气化探与油气早期预测
开创性地将油气地面化探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早期含油气范围预测及开发中后期油田剩余油气的指示。在大港六间房油田、港东开发区78断块外围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9、概率沉积微相及概率流动单元研究
创新性的提出了概率沉积微相及概率流动单元新概念,并针对中国东部高度非均质复杂断块多层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的难点提出了相控注水,单元重组的新理念。
10、主持了中国典型油气藏描述及预测丛书编著,主持了油气田地质工程丛书的编著,形成了适应中国油田特色的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油气藏类型的油藏描述技术路线。
七、获奖项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2006-2007 www.bsort.com.cn All Rights Reseaved